“雙碳”目標下,中國新能源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。作為華中地區儲能領域的標桿企業,湖北雙登電池廠家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深耕鋰電池與儲能系統研發,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、安全的能源解決方案。這家扎根湖北二十余年的企業,正以“綠色智造”為核心競爭力,在新能源賽道上跑出加速度。
湖北雙登電池廠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“電池組裝廠”。其前身可追溯至2001年成立的鉛酸電池生產基地,憑借在電極材料研發上的突破,早期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通信基站、UPS不間斷電源等領域。2016年,企業率先完成戰略轉型,投資建成華中首個全自動化鋰電池生產線,實現從鉛酸電池到鋰離子電池的技術躍遷。 這一轉型背后是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:企業每年將營收的8%以上用于技術開發,與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,在電池能量密度、循環壽命等關鍵指標上取得突破。目前,其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80Wh/kg,循環次數突破6000次,技術水平躋身行業第一梯隊。
不同于單純的產品供應商,湖北雙登電池廠家更注重場景化應用開發。針對不同行業需求,企業構建起三大核心產品矩陣:
走進湖北雙登位于襄陽的智能制造基地,可見MES生產執行系統實時監控每道工序:從極片涂布到電芯封裝,全程采用機器視覺檢測,產品不良率控制在0.12‰以內。企業斥資2.3億元打造的智能倉儲中心,實現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溯,確保每塊電池具備唯一“數字身份證”。 這種精益化管理帶來顯著效益:相比傳統生產模式,單位產能能耗下降37%,交貨周期縮短至7個工作日。2023年,工廠入選工信部“綠色制造示范單位”,成為華中地區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工程。
在碳足跡管理方面,湖北雙登電池廠家建立起“生產-使用-回收”閉環體系。其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技術可將電池剩余容量發揮到極致:容量高于80%的電池重組為低速電動車電源;30%-80%容量的用于太陽能路燈等場景;最終無法使用的電池通過濕法冶金工藝實現鋰、鈷、鎳等金屬95%以上回收率。 這一模式不僅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15%-20%,更推動企業獲得EPD環境產品聲明認證。2024年,企業啟動“千鄉萬村”計劃,為偏遠地區捐贈光伏+儲能系統,用技術賦能鄉村振興。
依托湖北自貿區政策優勢,湖北雙登電池廠家加速布局海外市場。在東南亞設立組裝基地,針對熱帶氣候開發耐高溫電池;在歐洲建立技術服務中心,提供本地化運維支持。目前產品已進入62個國家和地區,海外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18%提升至2023年的43%。 面對歐盟新電池法規(EU Battery Regulation)的挑戰,企業提前完成碳足跡核算體系搭建,主力產品碳足跡值低于50kg CO2/kWh,較行業平均水平優化22%。這種前瞻性布局使其在2023年德國Intersolar展會上斬獲1.2億美元意向訂單。
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模式變革,湖北雙登電池廠家正在重新定義新能源產業的競爭規則。從鉛酸時代的追趕者,到鋰電時代的領跑者,這家企業用實力證明:在碳中和的宏大敘事中,中國制造不僅能提品,更在輸出面向未來的能源智慧。
截屏,微信識別二維碼